安徽推出多项就业帮扶举措安置未就业毕业生

时间:2024-03-09 06:02:00
安徽推出多项就业帮扶举措安置未就业毕业生

安徽推出多项就业帮扶举措安置未就业毕业生

记者日前从安徽省有关部门获悉,安徽省将推出多项就业帮扶举措,帮助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,年底前,各地政府要为每名未就业毕业生提供1次以上的职业指导和3次以上的职介服务,实现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100%就业。

据悉,从2010年起,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将被录入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。对于仍未就业的毕业生,安徽省要求,各地要根据毕业生意愿,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见习、职业指导、职业介绍、创业培训、职业技能培训、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兜底安置等就业帮扶工作,加大就业的扶持力度,帮助未就业毕业生早日实现就业。

安徽省要求,各地要把开展就业见习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的重要保障手段,对经历多次职业介绍后仍未实现就业的毕业生,要根据其意愿,提供就业见习岗位,落实见习补助政策。年底前,各地要给每名未就业毕业生提供1次以上的职业指导和3次以上的职业介绍服务。

11月10日,省教育厅召开2010年国家级重点和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评审委员会会议。省教育厅副厅长、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江春,评审委员会成员和评估专家组成员出席会议。省委教育工委书记、省教育厅厅长、评审委员会主任程艺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。

会上,评审委员会认真听取了专家评估情况的汇报,针对评估中的有关事项,以及中职招生相关问题进行讨论,并对申报国家级重点学校、省级示范学校,以及合格县区职教中心进行表决。

2010年,安徽省申报国家级重点和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评审对象共32所,其中申报国家级重点学校9所,申报省级示范学校22所,申报合格县区职教中心3所。评审工作自7月份启动以来,经过前期的学校申报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初审、专家网络初评等环节,11月2日晚,省教育厅召开了2010年度评估工作动员会。11月3日-9日,来自省内高校、中专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专家组成六个专家组,对32所申报学校进行了现场评估。

会上,程艺要求,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中职学校,尤其是民办中职学校的指导,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,加快中职学校分类创建步伐,实现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,为加速安徽崛起做出积极贡献。

从最初一个班只有30人,到现在一个班60人,庐阳区的古城小学经历了一个重新被认可的过程,目前依然不断有在老城区择校的学生要求转回该校。随着合肥市义务教育未来几年内均衡发展系列方案昨日出台,这种生源回归还将不断上演。名校到老城区外办分校,城乡学校捆绑成“共同体”,两年内消除无证办学……所有这些措施,都给市民描绘出一幅“平等入学”的美好图景。

布局调整:

名校继续“向外突围”

自庐阳区长三小等三所小学率先搬迁出老城区后,近年来,合肥市城区的学校布局一直动作频频。据悉,近三年来,合肥市累计撤并整合中小学130所,仅2010年撤并整合的学校就达36所。近四年新建的小区配套学校达到61所。在此基础上,未来合肥市的学校布局规划将向农村学校以及薄弱学校倾斜。老城区的名校迁址扩大规模,如合肥市45中学、六安路小学。薄弱学校则继续撤并。从各个区的初步规划可以看出,包河区、瑶海区都将有一批学校面临撤并。

除了城区外,各个区属农村乡镇学校的布局调整也将有大动作。这包括一些农村学校整合进镇中心校,城区老牌名校突围到较远地段的新建小区内办分校,以满足周边居民的教育需求。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,初中布局调整要本着“先建设、后撤并”的原则实施。

城乡学校“结对捆绑”

义务教育阶段,除了城区内各校存在不均衡外,城乡之间的差距更大。“对口帮扶”、“捆绑发展”将可能是促进乡镇学校发展的最有效方法。据了解,今后合肥市将利用名校的资源,通过三种方式辐射到乡镇学校:名校托管制、名校办分校、名校与乡镇学校共同体。成立共同体的两所学校,其评优是捆绑进行,农村学校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共同体中城市学校的评价。有些则直接将两个学校作为一个法人,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”,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城市学校对农村学校的帮扶。

规范办学:

“音体美”一个不能少

对于中小学来说,并非上好语数外就完成了本职工作,音体美的教育同样不可或缺。但是因为硬件条件的不足、师资的缺乏、应试的压力等,不少学校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,一些农村乡镇学校甚至不具备这方面的教学能力。对此,合肥市在未来两年内将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,这包括扩展学生生活服务设施的建筑面,学生寄宿、卫生等条件基本得到保障;建设运动场地、实验室、教育信息化;提高图书资料的配置水平、音体美器材装备水平、教师水平等。

根据规划,到2012年,合肥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;2013年,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。

两年内清除“黑学校”

无证办学一直是城市教育的一个顽疾,尤其是在郊区地带,存在着不少个人办起来的`中小学。这些学校往往存在教学场所和设施不过关、师资不合格、管理不规范等问题。以前因为有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需求,教育部门在取缔这类学校时要考虑在校学生的去向问题。今后两年,合肥市将通过增加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、小区配套学校建设、城郊学校资源整合等方式,保证学生有学可上,再逐步取缔无证办学的学校。

据悉,对于目前市场上的无证办学机构,教育部门根据情况或者帮助其规范化,或者勒令整改,严重不合格的则予以取缔。2013年合肥市将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无证办学现象,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。

政策引导:

农村教师优先评职称

合肥市还将进一步加强教师交流,校长、骨干教师定期交流到农村学校、薄弱学校支教。推进农村远程教育,为农村中小学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。为了吸引人才扎根农村学校,在师资上提高边远地区中、高级教师岗位的比例,职称评定等也予以优先考虑。同时启动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,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。

同时,要想名师不局限在名校里,待遇得整体提高。在此次的规划中,关于绩效工资的发放等被放在了优先发展的首位。由于绩效工资实施的时间不长,不少学校还没有真正做到按照绩效来分配收入,平均主义比较常见,对此,合肥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,绩效工资是一个杠杆,未来这部分收入的差距将会拉大,让干得多干得好的人得到实惠,这样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。

此外,教育经费的投入也将进一步增加,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增长比例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。

“个人素养”中考算分

虽然综合素质已经被纳入到中招录取考虑因素中,不过目前只是作为录取的一个依据。但是今后“个人素养”将可能和体育、理科实验操作一样,折合成一定的分数,通过中考这个指挥棒来促进义务教育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,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。

据了解,目前综合素质的评价主要在于学生日常的表现以及学科成绩,并没有专门的课程。今后合肥市将考虑通过自己编制地方教材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,并且作为中考的一个组成部分,成绩作为附加分计算。为了不让学校唯分数马首是瞻,升学率高的示范校将不再是办学追求的目标,是否具有特色才是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。据悉,合肥市将在三年内让各县区60%的初中和30%的小学建成特色学校。

《安徽推出多项就业帮扶举措安置未就业毕业生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